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日喀则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为何《三国演义》把时势造英雄,英雄也能造时势体现的淋漓尽致

2019/9/29 12:09:22发布120次查看
看语嫣爱史,讲一些过去的故事,本文由头条号“语嫣爱史”原创发布!
文|杨仔
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格言,叫做:时势造英雄。三国时代英雄人物特别的多,这与东汉末年的形势是分不开的。
东汉后期,继位的皇帝一般年龄都很小,汉和帝刘肇10岁即位,汉安帝刘祜13岁即位,汉顺帝刘保11岁即位,汉桓帝刘志15岁即位,汉灵帝刘宏12岁即位.这些十一二岁的皇帝还是个儿童,哪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。于是由太后出面,临朝听政,太后依靠的多是娘家的亲戚,因此形成外戚当权的局面。童子皇帝长大了,懂事了,不甘心做一个傀儡,任人操纵,想夺回本是属于他的权力。他最亲近的是宦官,便与宦官密谋,不惜用暴力把政权从外戚手中夺回来。比如汉和帝10岁即位,窦太后临朝称朕,窦宪总揽了朝政大权。窦家的子孙和徒党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。后来汉和帝和宦官郑众合谋,把窦宪杀了,窦家的所有徒党都被捉拿治罪。反过来,外戚要是得势,也饶不过宦官,又把宦官大杀一阵。这种宦官与外戚交替掌权,互相争夺又互相残杀的情况,构成东汉后期政局的一个重要特点,一直延续到汉献帝的时候。
公元189年,汉灵帝死,九岁的皇子刘辩继位,其母何太后临朝听政,何太后的兄弟大将军何进独揽大权。屠户出身的何进为巩固自己的地位,企图依靠地方豪强董卓诛杀宦官。不料泄露机密,宦官首先发难,杀了何进。作为士族豪强梢袁绍,起兵杀死宦官二千余人。董卓带兵进入洛阳,赶走袁绍,废了刘辩,杀了何太后,立10岁的刘协为皇帝,这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。在这场残酷的争夺中,外戚和宦官都被消灭了,东汉朝廷也名存实亡了。
朝政如是黑暗、腐败,朝中皇帝与官员走马灯似的更换,对老百姓的压迫越来越严重。公元184年,终于激发了声势浩大的黄中起义。中央政府没有力量镇压起义,便号召各地勤王,于是地方军阀势力乘机而起。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。野心勃勃的董卓进入洛阳。袁绍又联合地方军阀势力反对董卓。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到赤壁大战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208年,这十九年中,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和战祸之中。
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。三国众多的英雄人物就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之下。
当时是一个中原失鹿,群雄竞逐的局面。汉献帝不过是董卓手中的一个傀儡,是皇权的一个象征。在十八镇诸侯的联合反对下,董卓挟持汉献帝,从洛阳迁都长安。到长安后,董卓被王允、吕布合谋杀死,董卓部下李傕、郭汜又杀死王允,赶走吕布,汉献帝像一件东西似的被他们抢来夺去,整个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破了。正是这种混乱局面给英雄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契机。因此,时势造英雄,用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,又可以叫做乱世出英雄。原有的统治削弱了,甚至垮台了,原有的僵硬格局打破了,原来的权威声誉扫地了,那些被压抑而潜藏于民众之中的智力与杰出人物,也就脱颖而出了。
大凡英雄人物都来自中下层。曹操、孙坚、刘备原来的地位都不高。那时候有一种社会风气,都想拉一个历史上的大官或者名人做自己的祖先,其实自己与那人并不相干。曹操自称是西汉惠帝相国曹参的后代,实际上他本不姓曹,而姓夏侯氏,与夏侯惇是叔伯兄弟。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太监曹腾做养子,故改姓曹。他是宦官家庭出身。孙坚自称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,扯得更玄乎,实际上他是下层豪强出身,只是由于他文武双全,有胆有识,凭着一身武艺,才逐渐显露头角的。刘备出身最卑微。尽管他自称是“中山靖王之后,汉景帝阁下玄孙”,也许他真的是皇室的后代,身上有着高贵的血统,但他同时代的人仍只把他看做一个织草席、卖草鞋的人。期间孙权采纳了张昭的建议,让刘备搬进豪华的宾馆中度蜜月,还送去数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,以及大量金珠宝贝。结果是刘备“果然被声色所迷,全不想回荆州”。张昭算是把刘备看透了。
然而,正是这些地位不高,甚至出身微贱的人,却击败了出自名门望族的袁绍、袁术兄弟,消灭了吕布、张鲁、刘表、刘璋等地方豪强,成为鼎足而立的三支强大的军事力量,随后并都建号立国,使战乱中的中国朝统一方向迈进了一步。由此可见,不仅仅是时势造英雄,英雄也能造时势。英雄与时势是交互影响的。历史的机遇对某个历史时代的人来说,是共享的。然而,成功却只钟情于某些特殊的个人。东汉末年,豪杰蜂起,大家都争相追逐那头迷失的“鹿”,经过一番严酷的搏斗,最后分享那头鹿的是魏、蜀、吴三家。这个结果,难道和曹操、刘备、孙权等个人的品质和才能没有关系吗?显然不能这样认为。
正因为如此,从历史的角度看,曹操、刘备、孙权都是当时的英雄人物。南宋时,辛弃疾曾大发感慨,说:“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可见世人的眼光都是一样的。不过,话又说回来,当时若没有曹操、刘备、孙权其人,也会有其他的英雄人物出来。天下大事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由***趋于统一,是历史的必然趋势。至于由谁来统一,取决于机遇与人物的聚合,并非缺了某就一定不行。当然,在历史的总趋势下,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也不可抹杀。东汉末年若没有曹操、刘备、孙权等人,历史的走向可能取另一形态,也许不会有三足鼎立,也许只是双雄对峙,也许竟是一家称雄。历史是一个平行四边形,它的前进靠的是合力和张力。
俗话说: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单个打天下。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之所以成功,除了他们自身的胆识,睿智等英雄品质,还在于他们卓越的组织才能,在于他们能识人,用人。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的有才华的人物,实现了力量的重新组合,这是传统格局被打破以后而形成的优化组合。这种组合也是历史提供的。当时大乱的局势,给人才的自由选择、自由竞争提供了客观条件。所谓“当今之势,非但君择臣,臣亦择君”,“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”,人们有发挥主动精神的充分自由。赵云原是袁绍的部下,后来投奔了公孙瓒。与刘备相遇之后,他认为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,在公孙瓒死后,又投奔了刘备。
也只有在刘备的手下,赵云才得以最充分地展露自己的才智。陈宫早先撇下官职跟随曹操,后发觉曹操不仁,就拋开曹操追随吕布,谁想吕布也是个不成器的人,最后落得个饮恨终身。由此可见,一方面要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条件,让人才自由选择,自由竞争,另方面,还得有能识拔人才,能团结和组织人才的核心人物。曹操、刘备、孙权在用人方面,各有其特点。曹操用人唯才,不拘微贱,比如许攸品行不好,为袁绍所黜,曹操却采用他的计策,将袁绍彻底击败。刘备待人以诚,使人感动,使人不得不为他卖命,比如对待赵云,在长坂坡战斗中,有人告诉他说赵云投敌去了,刘备绝不相信。
事后赵云不能不为之感动,他为了救阿斗,七次杀入重围,正是“一死报知己”这种精神的体现。孙权是用人不疑,他一旦做出决策,便全力相托,毫不迟疑,因此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等都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,而毫无后顾之忧。正因为曹操、刘备、孙权都能够识人,善于用人,因此他们都能组织起自己强大的谋臣武将集团,从而在三国的舞台上,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、可歌可泣的戏剧。
浪花淘尽英雄。三国时代早已成为历史,但是《三国演义》所刻划的三国英雄人物,却随着小说流传下来,至今成为民众谈说不尽的话题。

日喀则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